这个瑞士人,想在中国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 100 个创业者
他叫李牧(Liam Bates),现在在中国做空气检测仪。
这两年开公司,他反而度过了 28 岁的人生中最规律的一段时间。创业以前,他太会玩儿了:
李牧是瑞士人,从小在阿尔卑斯山下长大,因为痴迷少林寺武功,16 岁放暑假时,跑来中国拜师学艺;此后每年有空都会回一次中国。
大学的暑假,他在地图上圈出了安徽省上最小的两个县城名 —— 爱民和云乐,就直奔那儿而去,整整两个月里,带着睡袋在当地村民二层楼的水泥地上打地铺。
旅行结束后,又和朋友骑着摩托车一路从拉萨狂奔到上海,拍摄了纪录片《Ten Thousand Miles》,路上遭遇黑社会抢劫,被卡车撞摔断了腿;腿伤没痊愈,拄着拐杖就去参加了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拿了第一。
因为在比赛里讲的冒险经历,他接到旅游卫视“有多远,走多远”栏目组的邀请,去探访中国的乡村、南美的原始部落,周游了大半个世界,写了一本中文书《“玩”儿才是正经事》。
现在,李牧在北京二环的胡同里租了套四合院,管理着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做一切与空气质量有关的产品:空气净化器、空气质量检测仪……跟中国硬件创业者一样,李牧每天上班得思考产品设计,跑工厂,铺货。
尽管最近已经很少再去走南闯北,但李牧觉得现在做的事情和之前玩儿了命的冒险一样,本质上也是在挑战自己,探索未知,同时还很有意义。
他挺满意现在公司的情况,十几个人的团队,遵循着自然成长的状态和正确的逻辑行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先靠卖产品赚点钱,保证公司活下去,然后再扩大规模。
他不太能理解最近几年,中国突然兴起的“创业潮”,不愿意把自己定义为“创业者”,不在乎所谓的竞品,对于创业的理解也有点非主流。
因为家人而创业,顺便去看看中国的工厂
两年前,李牧现在的妻子从加拿大搬来中国,因为北京糟糕的空气质量复发了哮喘病。
李牧觉得空气净化器得买,但不能瞎买。于是他从朋友那儿借来了当时市面上主流的空气净化器,飞利浦、Blueair、IQair,把家里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测试实验室,挨个检测它们的空气净化效果。最后,李牧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外国大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既贵,效果也不太好。
“其实问题很简单,因为那些东西设计不适合中国市场和环境,无论是风量还是其他。这种产品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个电机加滤网,但是它们选用的滤网和电机可能没有达到一个特别好的效果,其实你稍微调整一下这些东西,效果就会很好了。”
从没接触过产品和技术的李牧突然对做一款净化效果好、又卖得便宜的空气净化器产生了兴趣,就像之前对武术、对中文、对冒险产生兴趣一样。不过,李牧还夹带了一层私心,就是借此机会去看看中国的工厂。
“我特别想去看中国的工厂,中国是所谓世界的工厂,但是我从没去过,我觉得这是我对中国认识缺少的一块儿,所以理论上如果我想做一个中国的专家,我应该懂这个,应该知道生产是怎么一回事儿。”
他找到了大学在中国上海交大交换时认识的哥们,决定亲自去中国工厂学学怎么制造空气净化器。在此之前,他们对制造空气净化器一无所知,为了能顺利地了解到情况,还编了一个跨国企业来中国考察的“故事”。
李牧和朋友列了 10 家最想合作的工厂名单,按照合作意愿的高低依次排序,从最下面的那家工厂开始联系,为了学到完整的生产流程、又不至于被人识破,他们是这么干的:
“比如,我们过去说我们是个什么跨国公司,我瑞士人、我朋友中国人,我们就跨国了。(笑)然后我们和他们说公司还有个同事负责产品,他在美国出差,所以很抱歉,我们两个都不是很懂这个生产,你看能不能跟我们讲一下这个产品设计生产的流程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故事”听起来合情合理,于是第一家工厂大概告诉了李牧生产先要设计,然后需要设计模具,模具的生产大概需要 60 天等。接着他们就带着获得的信息继续找第二家工厂套话。
“然后我们到那个倒数第二名的工厂,还是那一套,我们有个同事在美国负责产品,然后我们不是很懂,然后我们知道设计之后一般是模具,生产大概要 60 天,就把第一家学到的和他说一遍,基本就是谈了这么四五家后,你就懂了。”
公司最早的一款空气净化器 OxyBox 就是李牧和合伙人一起,先这么了解了基本的生产流程。李牧他还有一套“两个月学习理论”。
“我们大学读的那些专业,其实也没花多长时间学的,大一根本就是在玩儿嘛,所以我觉得你算一周 80 小时,什么领域的知识差不多两个月就能完全搞懂了,哪怕是物理学。”
空气质量的检测仪器倒是卖得更好
不过,李牧做的空气净化器并没有在国内卖得很好,用来跟空气净化器配套的检测仪“镭豆”倒是红了。
这个 Wi-Fi 联网的空气检测仪有一个 LED 屏幕,可以放在任何地方,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情况。镭豆好看的外观设计和 499 元的定价也让它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一点,产品上市两年以来,镭豆已经成了李牧的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之所以叫“镭豆”,是因为检测仪的原理在于发射激光。激光打到颗粒物上,会产生散射、通过散射的角度、强度再来分析颗粒物的特性。分析颗粒特性需要依靠标定值,这是一套参照系。
“标定特别重要,标定错了整个数字就全错了,现在很多产品在国内的标定都是瞎弄的。中国每个地方的标定都可能是不同的,北京和广州的主要污染颗粒物就可能完全不同,如果完全采用一套参照系会出现数值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保证标定准确,李牧团队在全球主要城市都放置了采样仪。
“我们先通过物联网分析这个检测仪在哪儿,上海、北京、纽约……然后我们在全球各个地方不停采样,上海是这样一个标定参数,只要它联网就会把这些参数输过去,我们在全球第一家去做这个事儿。”
他理解的公司是什么?
采访过程中,当被问到“商业模式”的问题,李牧表情有些无奈,他觉得大家对这件事儿有些误解,因为:
“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都不是最重要的,什么 2B 2C 2G 2F,什么 2P2,我觉得很多公司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的公司为什么存在?这才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那你的公司就不应该存在。你说我的公司存在只是为了开发什么 app,这个我觉得很虚的。可能我的想法比较极端吧(笑)。”
对于李牧来说,公司存在的“意义”好像更重要一些,而他对“意义”界定不止于做几款硬件产品,他想解决更大的问题——全球环境污染。
“假设我们卖出 1 万台镭豆当中,有 7000 个用户都联网了,那也是远超过政府监测点的数字。” 他们决定把这部分数据利用起来,做成可视化的空气质量地图。再通过技术团队的算法,由家庭中的空气质量推算出室外空气质量指数。
李牧在电脑上给我演示了团队现在已经做出来的空气质量图。
“这是北京实时空气质量的地图,我们可以去分析北京任何一个地点的空气质量是怎样的,而不是环保局提供的两小时前农展馆的数字,现在通过这个技术可以看到这个四合院一分钟前的空气,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污染源。”
不过,这样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数据的多少依赖于镭豆卖出的数量,从联网数据来看,中国、印度地区的发达城市镭豆数量明显更加密集。团队通过卫星图、和气象模型来补足镭豆不足地区的数据值,希望未来能准确分析出污染源来自哪个具体位置。
这事情肯定是很困难的,环境问题从来不只是污染源在哪里而已,政府政策,背后的利益链条等等技术之外的因素,未来也可能成为李牧和他的团队要面对的问题。
他生长在一个全家都很能折腾的环境中
但李牧好像一直都很喜欢挑战那些困难的事情。他说,这种勇气最早源自于他的爸爸妈妈。
李牧的爸妈在上世纪 90 年代时,就骑着自行车从香港到了北京。
李牧说妈妈对他影响很大。她 20 多岁的时候离开美国,在法国一个人独自生存,做过售货员、翻译、服务员、记者后来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作者。在十岁那年,妈妈从美国给李牧带了一份小礼物,是美国印第安人的捕梦网,挂在他的房间里,并且和他说 “一定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前几天和我妈妈打电话,她说她最近对红酒很感兴趣,就一直在学习,现在她已经算得上是很专业的品酒师了,我觉得我妈妈真的挺厉害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李牧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勇气都被保护得很好。临走前,李牧给我分享了他们公司印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Life is either a daring adventure or nothing。
他好像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Q= Qdaily
A= 李牧
Q: 你高中就开过一家公司,当时是怎么回事儿?
A:当时开的那家公司是想帮助外国人来中国学武术,因为当时我发现我到这儿很困难的,比如我上什么网站,一个武术学校全是中文啊,也没有人可以帮你。然后唯一几家能够做这些事儿的那几家公司利润都特别高,有一些武馆其实很便宜嘛,就是你一个月花一两百块就能每天都学,但是他们(经过中介公司推荐)可能就会从好几百变成好几千。然后我就去做了一个线上的平台,网站,大家可以去选择课程啊,想学什么,我的合伙人在中国,他来帮忙安排这个,主要是面向欧美。
Q:你从小就这么爱折腾吗?
A:对,你说的这个很对(笑),我从小就特别爱折腾,然后做个什么事儿,一定是有点难受才行,因为经历过那种痛苦你才会有那种快乐或者享受的过程,包括创业我为什么喜欢,就是因为特别苦,特别难受。我觉得就相当于跑马拉松啊或者体育一样,你不想跑,但是你会一直坚持(并在这样的受苦中找到成就感),我觉得其实很像的。
基本上如果大家都去做一件事情,那我是不会喜欢的,那时候大家玩游戏啊,我从小就接触到很多电脑的东西,十岁十一岁大家都在玩游戏嘛,当时我觉得玩游戏打游戏也还行,但是如果能自己做游戏那就很酷了。所以,我就开始学代码和编程,然后自己去写一些游戏,做了几个游戏,自己觉得还挺好的,然后尝试去卖给我的朋友,当时我做了一个光盘,每个光盘五美元,后来没人买,因为其实那个游戏很一般嘛,大家就觉得不值。后来,我就想,他们不买那世界上应该有人想买吧,我就自己做了网站,把游戏的图啊都放那儿,可以付费下载。那时候很逗,刚开始有 Paypal,国内支付宝什么的也不存在,所以我还要做一个网站收陌生人的信用卡账号,12 岁的孩子哪儿有信用卡,所以我老借我爸妈的信用卡来收钱。
Q:你怎么定义“成功”?
A:无论你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但是你要做一个成功的人,你必须是一个不一样的人,与众不同的人,这样你才能很突出,像英文里面解释得很清楚,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优秀,就是 Outstanding,但 Outstanding 如果你分析,就是 Stand out,就是突出不同和优秀,所以你怎么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就是两条路,大部分人说看能不能做到 No·1,但我觉得你要和一堆人竞争做第一,是很难的。另一种是你去和别人做完全不一样的事儿,这样就没有竞争了,你很容易就与众不同了。
题图来自 李牧博客
这个瑞士人,想在中国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 100 个创业者:等您坐沙发呢!